一个药箱,一背就是一生;一方沃土,一守就是几十年;一种信念,一诺就是一辈子。他,行万里路,走遍千家万户,历尽千辛万苦;她,夫唱妇随,对乡亲至亲至爱,对患者不离不弃。他们就是涿州市刁窝镇刁四村乡村医生周松勃夫妇。
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作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中,499户家庭荣获“全国文明家庭”称号,这其中就有周松勃家庭。他们的小家相亲相爱、邻里守望相助,大家和谐共处,作为社会最小的细胞,周松勃家庭似涓涓细流,滋润着家庭成员、邻居朋友。
医者仁心的家庭
周松勃和妻子刘翠芳都是乡村医生,夫妻俩仁心仁术、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周松勃夫妇自行医开始,就传承着家训“有钱没钱都看病”“花小钱看大病”。三十三载,近一万两千个日日夜夜,他们二人把有限的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看病是第一位的,遇到实在贫困的,不光是免费吃药、治病,在我这儿治疗期间,吃、住也不要钱;有时,病好了没钱回家,我还会给他们拿路费。”周松勃说,他们坚持出诊不收费、挂号不收费、针灸不收费、注射不收费、孤寡老人全免费,截止目前,共为贫困患者免除费用49.3万元,几十年来,夫妇二人共积攒欠条2100余张,累计被欠账达23.1万元。2013年1月5日,周松勃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医生”,李克强总理亲切地对他说:“你就是乡亲们身边的‘120’啊,老周!
治病救人为己任
周松勃夫妇崇尚医德、注重疗效,由于手法独特,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从1987年开始,周松勃每诊治一位患者,都要做较为详细的记录,每2000人次装订一册。33年从未间断,截至目前,已精心记录和整理了255本,共51.2万多份患者病历,摞起来有一人多高。他们夫妇二人每年都要跑遍附近几个乡,55个工厂、砖厂、农场,105个行政村,一共近200平方公里。据不完全统计,几十年如一日,每年他们的行程近20万公里,辐射服务人口达25万余人。他们经手的病人约115万余人次,几乎人人都受到过他们无微不至的服务。“我愿意更多地给予患者关心,让他们从心底里相信自己会好起来,精神上振作了,病就会好得快,多跑一些路也是值得的。”刘翠芳微笑着说,截至今日,24小时待命,365天工作在岗位上,没有一天休息,对他们来说,已经形成了一种常态。
天道酬勤,周松勃夫妇用辛勤汗水和对患者的真情服务,收获了属于他们的沉甸甸的荣誉:201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2013年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医生”;2016年5月荣登“中国好人榜”;2018年被评为“全国五好家庭”;2019年被评为全国“幸福家庭”;还有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道德模范”、河北省“最美家庭”、保定市“最美家庭”、保定市三八红旗手、涿州市“最美家庭”等30余项荣誉。
全家上阵战疫情
在疫情防控期间,周松勃夫妇了解到很多慢性病患者不能出村看病,他们组织女儿女婿和学生们共同成立了15人的涿州范阳医院志愿医疗队,坚持24小时在线诊疗,全程免费,远程视频看病近万人次,解除了患者的病痛困扰。
周松勃一家还紧急采购防疫和保障用品,捐赠给刁窝镇16个村的一线执勤人员,先后捐款捐物累计近4万元。他们积极宣传抗疫知识,每天不停歇地穿梭在医院病患之间,安抚群众情绪,努力为全镇百姓筑牢阻击疫情的“第一防线”,受到全镇干部群众的一致称赞。
无偿捐献显大爱
2012年周松勃夫妇在保定市红十字会办理了无偿捐献遗体和器官意向的手续,在当时是河北省首例夫妻共同签署遗体捐献意向书。他们说:“活着我要救人,死了我一样能救人。”周松勃与妻子刘翠芳都认为人生的第一种爱就是对生命的爱,生命只有一次,如何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为医学“献身”,实行文明“医葬”,给予他人生的希望才是他们的目标。没有什么比挽救生命更重要,让生命在奉献中延续!
2018年,周松勃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后,周松勃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在基层医疗机构尽快落地、落实,现已作为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修改稿,予以采纳。周松勃还提出《建立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法》的议案,获得河北团的肯定和支持。
孝老爱亲好家风
周松勃夫妇结婚几十年,夫妻和睦、孝老爱亲、科学教子、勤俭节约、邻里互助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写照,良好的家风也深深影响着他们的孩子。
“我觉得良好的家风需要言传身教,父母是这么教育我的,我也是这么教育孩子的。”说起这次喜获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周松勃夫妇的小女儿周倩说,“爷爷奶奶晚年的时候,就是我父母悉心照顾,我从小就知道,要如何照顾老人,什么才是孝顺。”
如今周倩追随着父母的脚步,也走上了行医的道路,她对记者说:“我上班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却也有所感悟,我理解到了父母那种天天早出晚归、熬更守夜的艰辛。爸爸妈妈是我学习的榜样,也是我前进的动力。现在大家说起我,都会说这是周医生的女儿,我希望能传承父母的事业和医者仁心的工作态度,将来别人提起我,会说这是小周医生,我想成为父母的骄傲。”
而在外创业的另一个女儿周爽每次逢节假日都会给家人带回礼物,她总说自己不能时时刻刻陪伴在父母身边,所以一回家就主动帮忙做家务,为父母分忧。她与自己的爱人相濡以沫、互助互进,坚持在学习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谈及“全国文明家庭”的荣誉,周松勃夫妇说:“我们得到的荣誉离不开组织的培养与关心,更离不开乡亲们的支持,既然获得了‘全国文明家庭’这个荣誉称号,我们就要配得上这个荣誉,作为党员,哪里有老百姓我们就去哪里为他们的健康服务,不忘初心,不离不弃,一定要更好地帮助他人和回报社会。”